过去的一年,山西省吕梁市走稳转型发展新路子、力创全国全省好经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吕梁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让老区人民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山西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投入、支持吕梁市开展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设。
新华网: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2023年,老区吕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广勇:2023年,吕梁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一是走稳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煤炭先进产能的占比高出全省11.6个百分点,地方智能化矿井数量全省第一,煤炭产量达到1.65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焦化产业率先进入大型现代焦炉时代,氢能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生产制备技术成功研制,解决了高端铝材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
二是呈现出了稳中有进的好势头,继续保持了税收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省第二、gdp全省第三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去年逆势上扬,增速全省第三。
三是创出了全国全省好经验,全省首个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吕梁政企通”入选国家典型案例,“税银电”联动服务模式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案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在全国推广,智慧医保打通基层服务末梢,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的经验做法被媒体专题报道。
四是倾力创造美丽幸福好生活,市区pm2.5浓度每立方米26微克,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和汾渭平原第一,1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地表水质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三。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行公交车免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免收诊察费。
2024年,吕梁将交好三份答卷,一是交出全方位转型发展的新答卷,二是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三是交出安全生产的新答卷。
新华网:靓丽的宏观数据如何能让老百姓感知,体验到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吕梁在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张广勇:近年来,吕梁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能同时感知高质量发展的温度。
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吕梁市仍处于产业转型过程中,近年来推动“一黑二白”(即煤、铝、酒)传统产业强基固本支撑转型,促进“两大三新”(即大数据、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兴产业蓄势赋能引领转型,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对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非传统工业占比达20%,增速19.2%,比传统产业高20.5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吕梁市在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272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万户居民,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6所,幼儿园公办率达到55%以上、普惠率达到80%以上,离隰高速等一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
三是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吕梁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邀请民营企业参与组建转型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聚焦民间资本投资需求,开展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试点,为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公共项目、参与乡村振兴等扫除障碍。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的gdp、60%的税收、47%的固定资产投资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撑起吕梁经济的“半壁江山”。
新华网:吕梁市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生态保护等方面任务比较重,您认为吕梁市在哪些方面需要更多支持?
张广勇:加大对山西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投入。山西是能源大省,采挖煤炭资源会形成大量的采煤沉陷区。以吕梁市为例,需修复的采煤沉陷区大部分是无主矿、关闭矿,需要投入大量治理资金。建议有关部委考虑山西能源保供作出的贡献,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帮助山西加快治理采煤沉陷区。
支持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山西西临黄河,境内流经965公里,占黄河全长近五分之一,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和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吕梁市又是重中之重,黄河在境内全长292公里,属典型的黄土残垣和丘陵沟壑地貌,地形破碎、千沟万壑,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是黄河中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建议有关部委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从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山西特别是吕梁更大支持。
大力支持吕梁市开展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吕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固废。2021年吕梁成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来,市里每年拿出近1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发展,但还是杯水车薪。建议有关部委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给予吕梁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吕梁加快建设“无废城市”。